Wednesday, May 26, 2010

西藏神山圣湖阿里行(四)

冈仁波次被印度教,佛教,本教,耆那教,以及南印度Ayyavazhi教五个宗教奉为神山,是四条亚洲大河的发源地,它在印度被称为凯拉斯山,西方也沿用凯拉斯山名。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传就发源于冈仁波次,本教认为有三百六十位神灵住在这座神山上,所以,从在前佛教时代起,西藏人就已经将冈仁波次奉为圣地。佛教在西藏兴起后也跟着本教信奉冈仁波次,藏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印度教则视冈仁波次为世界中心,认为它是法力无边的毁灭之神湿婆的宫殿所在,又是信仰之河恒河的发源地,来冈仁波次朝圣是许多印度教徒一生的愿望。冈仁波次峰形状呈金字塔状,坡面陡峭,是世界上许多喜爱挑战的登山爱好者们觑欲的对象,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登上过冈仁波次峰。据说一支西班牙登山队曾获得过登山通行证,结果引起国际范围的抗议,最后不得不取消登山计划。这座山太神圣了,容不得人类将其踏在脚下。各方教徒来此转山,目的是为了洗清罪孽,按藏佛教说法,转冈仁波次一圈可以洗清这一轮回所有的罪孽,转十圈可免去轮回,转百圈的话,今生就可以成佛了。据说如果在释加牟尼诞生的马年转神山,转一圈等于转十三圈。

转山是藏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转山是指围绕着神物转一圈,这个神物可以是佛像,寺庙,神山,或者圣湖。转山路线可长可短,短的不到一小时,比如在拉萨沿八角街绕大昭寺转一圈,长的可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两年。开车转或骑马转是不能算数的,必须徒步行或作等身拜。藏教徒转山必定沿顺时针方向,我们游玩时也跟着沿顺时针方向转,本教徒则沿相反方向-反时针方向转。藏佛教万字符号“卐”象一个顺时针的风轮,到本教中变成了反时针风轮“卍”。在佛教传入西藏前,本教曾经是西藏的主导宗教。佛教传入西藏后,信本教的人数逐渐减少,藏佛教逐渐成为西藏的主导宗教,现今西藏的本教信徒人数比起藏佛教信徒人数来说要少得多,尤其在拉萨地区附近,几乎没有本教徒。老白是个本教徒,在拉萨一转山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次仁说他:别人都这样转,他却那样转,不够意思。

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是冈仁波次神山的树经幡节,届时神山道上来自各地的藏教徒成百上千。如果赶上树经幡节,出拉萨前就必需在塔钦订好旅馆。我们到的那天离树经幡节还有段时间,旅馆房间空得很,不过塔钦旅馆的房价比我们路上住过的其它同样条件旅馆的房价要高出近一倍,显示出靠近神山的优势。

塔钦镇位于冈仁波次南侧山脚下,海拔4675米,是转神山的起点和终点,整个转神山路线长度52公里,其间要翻过一个海拔5210米的高坡和海拔5630米的卓玛拉山口。次仁说他第一次转,只用一天时间就转完了,我们听了惊讶得不行。后来我们得知大部分藏人都是用一天时间转完一圈的,藏人习惯于在高海拔地区行走,对他们来讲,在这个高度走52公里的山路几乎是小菜一碟。一般人要走完这一圈则需要两天或三天的时间,尤其是对不常在高海拔登山的人,三天是比较现实的选择。我们回程的路上搭我们车的一位德国中年游客,就是用三天时间走完这52公里的路,还抱怨说太辛苦太折磨人。我们因为只有一天的时间,转山是不可能了,早上我们去塔钦镇背后的山坡上爬山,朝着冈仁波次峰的方向走了约两小时,一直到看见下一个山头的陡峭山坡上站着一只硕大无比的野牦牛,才没有再往前走。野牦牛是如今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比起驯化的家牦牛,野牦牛体型要大得多,毛发也长得多,动作异常缓慢,但据说一旦袭击起人来可以致命。我们在半个多小时前就看见它,觉得奇怪,怎么一动不动,走近了才看清其实在动,只是极其缓慢。我们调转头,回到镇上,在一家兰州人开的拉面馆吃午饭休息后,下午又去转山道走了约五公里,到达冈仁波次峰西南侧的一片谷地,捡了些石头作纪念。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树经幡的场地,可惜时间已晚,是必须往回走的时候了。这时大约是六七点,在这儿仍是下午,太阳还高高地挂着,清早出门的本教徒已接近他们的终点。只见他们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个快速地超过我们,连一个拄着拐杖,弯着背,牙齿都快脱光的老头也走得飞快,毫不犹豫地大步超过我们。几个快乐的年轻藏人超过我们时笑着与我们打招呼,我们问他们早上几点出的门,回答说七点从塔钦出发的,十二三个小时在如此高的海拔走52公里的山路,实在是令我觉得不可思议。

塔钦是我们此行最西的一站,从这里我们调转头,沿着来的路回到了拉萨,我心里却那么地希望我们可以一直向前走,去扎达,去班公错,去藏北无人区,也许将来有一天。

后记:完成我的西藏之梦并没有减低我对西藏的迷恋,相反,我对西藏罗曼蒂克般的情怀有增无减。从西藏回来后,我读阅了许多从书店和图书馆寻找到的与西藏有关的通俗读物。我读了很多西方旅游者在西藏旅游的亲身经历记录与感想,找到一本那位在拉萨建盲人学校的德国女盲人写的关于建学校故事的书:“My Path Leads to Tibet”,书中描述的许多事与我们在拉孜农民旅社碰到的盲人导游丹增告诉我们的情况相符。我还找到一部跟踪拍摄藏北运盐人的纪录片:“The Saltmen of Tibet”,是一部非常美的纪录片,藏北风景像诗一样的美丽,藏北运盐人的生活独特又艰辛,但传统在逐渐消失,越来越少的藏族年青人愿意过运盐人游牧式的简陋艰苦生活。我在中国书店找到一本藏族作家平措扎西用汉文写的“世俗西藏”,是一本非常好的介绍西藏民间文化习俗的书。我还重读了马丽华的“藏北游历”以及她后来写的其他关于西藏的书,发现自己不再同意她的很多看西藏的观点,但我理解国内人在思想上的局限性,仍然认为她对西藏的爱是真诚的,也感谢她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其他汉人作家没有看到过没有写过的西藏。

--- 完 ---

图片说明:上左:到达塔钦前我们的车已是风尘仆仆;上右:近看冈仁波次峰;中左:冈仁波次峰特写;中右:祭奠神山的牦牛角;下左:神山转山道上的藏牛仔;下右:从转山道侧面看冈仁波次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