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朋友聊天,发现中国朋友爱用一个美国朋友极少用的词:看不起。出门碰到个爱理不理的人,就说别人看不起自己,甚至进而说看不起中国人;公司里不受器重,也是看不起中国人;最离谱的是一次与一位中国女士谈天,说到他们公司一位美国女孩拒绝了一位欧洲男士的套近乎,她的评论是其实美国女孩骨子眼里连欧洲人都看不起。西方媒介批评中国,被很多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视为西方看不起中国,这恐怕是中国人对西方批评中国反感的主要原因。我还看到过一篇博客的题目,大致是“连非洲人都看不起中国人”。总之,把一切不友好,不欢迎,批评的态度泛泛地归类于”看不起“,是典型的以旧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解读世界。世间上的人一律以上下高低分类,不是别人骑到你头上,就是你把别人踩在脚下,正义与邪恶,对与错,有魅力没魅力,合得来合不来,都以上下高低来决定。
其实人与人相处,牵涉到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里面既有理性因素也有感性因素。听到过有人说中国人看问题太感性,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曾想:我个人的感觉可是正好相反,觉得中国人不管是在审美观上,还是择偶时,大多是理性大于感性。仔细想想,说中国人看问题太感性既对也不对。由于几千年的思想禁锢,中国很多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幼稚初级的阶段,不少中国人逻辑不清,思维肤浅,看问题停留在感性阶段。但另一方面,中国不仅有几千年的思想禁锢,还有几千年的人性压抑,所以我们在感性上也丧失了很多感觉。比如中国人审美时常常以条条框框来套,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来决定;择偶时看条件看得太重,比起西方人的重化学气味重感觉来,让人觉得冷血不罗曼蒂克。我回国时出行,是自我介绍来自杭州,还是来自美国,不止一次可以看到人们对我态度的明显变化,告知来自美国可以换来更多的友好态度。总之在国内,受欢迎有时并不代表别人真正喜欢你,很多时候别人喜欢的是你头上的标签。
西方文化中,头上的标签不起什么大的作用,个人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更起作用。人们是否愿与你交往,很多时候看重的是外貌是否顺眼,待人处事是否酷,你的个性是否有趣,当交往多时,还看重人格智慧等等。很多中国人在西方遇到的所谓被人“看不起”的遭遇,更确切地说是被人“不喜欢”。有时在西方被人喜欢不喜欢,常常就卡在顺不顺眼,酷不酷这个很表面的坎上,让人沮丧。但这与你来自哪里,地位如何关系不大,跟“看不起”不相干。而什么外貌顺眼,什么是酷,什么个性有趣,人与人之间认知有差异,各个文化间的差异就更大了。很多在中国可以接受的,到西方变得不合时宜,而在西方酷的到东方未必受欢迎,哪怕同在西方,什么是酷,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另外,在中国,地位低或财富少的人似乎就没有不喜欢的权力。所以中国人到了比中国贫穷的非洲,以为就该有地位,受欢迎。事实是,中国人在非洲的遭遇,与其说是非洲人看不起中国人,还不如说是非洲人不喜欢中国人。并不是每一个文化都以钱财多少地位高低来决定是否喜欢一个人的。
我一向认为,我要求人人尊重我,要求人人对我至少以礼相待,但除了基本礼貌,我不能强求人人喜欢我,因为喜欢不喜欢是一个很感性的感觉,不是理性能完全控制的。中国人在西方海外感受到的耽慢,很多时候与文化差异有关。中国文化看重物质,看重头上的标签,忽视个人魅力的发展,很多人,对自己外表有没有魅力,个性有没有魅力没感觉,一受到耽慢,就归罪于标签。
我并不是到这里来说中国人缺乏个人魅力,在西方不受喜欢,就认命吧。如果自己不受周围人喜欢,可以有两种对策:第一,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酷,变得有魅力;第二,你不喜欢我,我就少与你来往,我就是我,自有其他人喜欢我,我多与喜欢我的人交往就是了。我觉得这两种态度都很可取,我自己来西方后就是既在我力所能及,心甘情愿的范围内有所改变,也诚实面对真实的我,保留我不能或不愿改变的方面。不过并不是有这样两个对策就一定能保证在西方社会畅行无阻。华裔(东亚裔)美国人在美国被视为模范公民,因为华裔人在美国犯罪率低,工作勤勉,平均收入高。很多雇主愿意招华裔人为员工。但华裔人在美国也有很多烦恼。虽然华裔美国人平均收入高,但纵观美国各界,不论是政界,媒介,娱乐界,或体育界,还是有很多华裔员工的工商界管理层,尤其是高级管理层,华裔的面孔少而又少。如果是第一代华裔移民,为“融入主流社会”挣扎还可以理解,但事实是,第二代第三代也仍然在为“融入主流社会”挣扎。多少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亚裔孩子内心曾希望自己是白人,因为白人孩子是学校里的“酷“孩子。我读到过很多关于为何政界少华裔的文章,很多人归罪于华裔不关心政治,我觉得那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很多第二代华裔人已经与一心只为赚钱的第一代华裔人很不相同了,但他们仍然难以进入政界,娱乐界,或工商业管理高层。我个人的看法是,华裔(也包括其他东亚裔)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东亚裔人在美国被视为是一个缺少个人魅力的民族。美国人在追求正义或财富的同时,有生活乐趣(having fun)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使生活有乐趣,正是缺少个人魅力的亚裔人的短处。令人沮丧的是,缺少个人魅力也许来自我们的基因。硅谷一家报纸曾报道一个研究结果,发现东亚裔婴儿比其他民族的婴儿安静。我想这个天生的“安静”也许导致了亚裔人普遍在体能上缺乏活力,个性上不够开朗有亲和力,而充满活力与个性有亲和力是西方文化中个人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到别人不喜欢,有什么对策这一点,每个人提高个人魅力的能力是有限的,最后大多数海外华人交往的常常是最能接受自己的人:其他海外华人。不少第一代华人移民不论交友还是娱乐,都基本上停留在华人华文的圈子里。就算像我这样接受了很多美国文化喜欢美国文化的新一代华人移民,当我看电影电视,看到主要演员几乎全是白人,有时加上些黑人演员以避免清一色白人,好不容易有个亚裔,还是个成龙那样不性感类型的;当我在报纸的商业版面上读谁被提升为哪个公司的重要人物,看到的亚裔面孔与身边公司里众多的在计算机前勤奋工作的亚裔面孔数量不成比例时,我不知别人怎么想,我可觉得沮丧。中国人一代又一代摒弃自己的文化,移民他国,去到别人的文化里求生。在西方社会,我们得到了基本物质的丰足,基本人权的保障,但却是以文化上的失落为代价的。海外华人中很多人身在海外,甚至入了外籍,心却仍然向着中国,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出自这种失落感,而欧洲移民包括东欧移民一旦加入美国籍,对美国一般都忠心耿耿,因为他们很少会有文化障碍。但仔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离开中国,还不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把中国搞好?如果中国人能象当代日本人那样不再以奔赴他乡为出路,在自己的文化中既享受物质的丰足,洁净的环境,基本人权的保障,又充分享受自己的文化,那中国人就不用一代又一代的到不接受自己文化的国家去求生,去费力融入。中国人应该摈弃把精力浪费在中国或中国人是否被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看得起”“看不起”上,而是把精力放到建设一个中国人自己看得起,自己喜欢的中国上,这才是中国人最终的出路。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09
中国的“精英”在哪里
“中国民众素质低”的说法在中国人中有相当的市场。我有不少海外中国朋友常说,回中国去,觉得“刁民”太多,很多在西方行得通的东西到中国就行不通。我自己在中国时也接受这样的观点,出国前并不是民主政治言论自由的坚信者。但以我自身的例子,我意识到人是可以逐渐转变的。人之所以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是可以被后天教育的。中国普通民众在法制观念,在对做人的尊严的追求,对做人的基本权利的追求,等等很多方面与西方国家普通民众相比,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要改变这些,只要有有效的教育方式,一代人内就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华裔美国人能成为美国少数民族中的模范公民,就证明中国人绝对不是天生素质低。国内多“素质低”的民众,是中国文化的失败,中国教育的失败,中国制度的失败。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能早早就成为发达地区是另一个有力的证明:中国的失败不是民众的失败,而是中国统治者的失败。
我常听到国家建设要靠人民还是靠精英的讨论,甚至听到过中国共产党统治是精英统治的理论。所谓“精英”应该就是社会中的佼佼者。我们应该承认,不管是上帝给的还是爹妈造成的,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是现实。有些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发明家,另一些人再努力这辈子也成不了什么家。这些思想家发明家作为个人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比我们普通人要大得多。而一个国家中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结构,无一不是由国家内的精英们设计完善的。比如民主政治制度,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想出来的。哪怕中国的封建帝王统治制度,也是中国的“精英们”设计出来的。不过在我看来,一群只能想到帝王统治制度的精英,比起那些能想出民主政治制度的精英,素质就差了些。而一个文化相对于另一个文化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常常不是因为民众素质低,而是精英素质低,精英没有想出一套系统来有效地提高民众的素质,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
如果中国现今的统治者是中国的所谓“精英”,那中国比起西方,不是民众素质低,而是中国的“精英”素质太低。这些“精英“们死抱着被几千年历史证明不成功的专制制度,禁锢思想,藐视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繁衍着一代又一代低素质的统治”精英“们。
而我们作为自认为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在中国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当我们自认为比那些“素质低”的民众有思想,有素质,而称其他中国民众素质低时,也应该想想,我们是不是只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我们有没有能力来为提高其他普通民众的素质做点有效的贡献?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讲起政治社会,很多人常常听上去像个高深的哲学家或历史学家,太形而上。不要说那些成日为油盐酱醋操心的“低素质”民众,就连我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算有点思想,对政治有点基本兴趣的人,也是一听“苏格拉底”什么的就要头胀,害怕那些高深的论证。另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思维不深,逻辑不清,除了谩骂或抱怨,讲不出什么以理服人的建设性话来。中国的“精英”群既缺少有深度的大思想家,有远见的大设计家,也缺少思想使者,缺少能够将民主自由人权等等对中国民众来讲很陌生遥远的概念转化成普通民众能理解能看到现实意义的话语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精英群的素质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言论自由。中国精英群素质低,是几千年禁锢制度的产物。比如博客在中国的出现,就为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像冉云飞这样出色的思想使者。硕大的中国只有一个或几个冉云飞远远不够,中国要进步,需要一个大量的高素质的精英群。
我常听到国家建设要靠人民还是靠精英的讨论,甚至听到过中国共产党统治是精英统治的理论。所谓“精英”应该就是社会中的佼佼者。我们应该承认,不管是上帝给的还是爹妈造成的,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是现实。有些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发明家,另一些人再努力这辈子也成不了什么家。这些思想家发明家作为个人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比我们普通人要大得多。而一个国家中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结构,无一不是由国家内的精英们设计完善的。比如民主政治制度,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想出来的。哪怕中国的封建帝王统治制度,也是中国的“精英们”设计出来的。不过在我看来,一群只能想到帝王统治制度的精英,比起那些能想出民主政治制度的精英,素质就差了些。而一个文化相对于另一个文化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常常不是因为民众素质低,而是精英素质低,精英没有想出一套系统来有效地提高民众的素质,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
如果中国现今的统治者是中国的所谓“精英”,那中国比起西方,不是民众素质低,而是中国的“精英”素质太低。这些“精英“们死抱着被几千年历史证明不成功的专制制度,禁锢思想,藐视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繁衍着一代又一代低素质的统治”精英“们。
而我们作为自认为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在中国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当我们自认为比那些“素质低”的民众有思想,有素质,而称其他中国民众素质低时,也应该想想,我们是不是只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我们有没有能力来为提高其他普通民众的素质做点有效的贡献?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讲起政治社会,很多人常常听上去像个高深的哲学家或历史学家,太形而上。不要说那些成日为油盐酱醋操心的“低素质”民众,就连我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算有点思想,对政治有点基本兴趣的人,也是一听“苏格拉底”什么的就要头胀,害怕那些高深的论证。另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思维不深,逻辑不清,除了谩骂或抱怨,讲不出什么以理服人的建设性话来。中国的“精英”群既缺少有深度的大思想家,有远见的大设计家,也缺少思想使者,缺少能够将民主自由人权等等对中国民众来讲很陌生遥远的概念转化成普通民众能理解能看到现实意义的话语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精英群的素质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言论自由。中国精英群素质低,是几千年禁锢制度的产物。比如博客在中国的出现,就为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像冉云飞这样出色的思想使者。硕大的中国只有一个或几个冉云飞远远不够,中国要进步,需要一个大量的高素质的精英群。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