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5, 2011

在美国穿衣的轶事与心得

近二十年前我刚来美国时,中国的着装风格和西方差别还很大,一进美国校园,就明显觉得自己与美国女孩打扮不同。不过在国内时,我是个不在意赶时髦盲从潮流的人,穿着风格上刻意追求自己的特色,来美国后常常被人评论说不像大陆人。记得第一学期的国际学生party上碰到几位埃及同学,说我打扮像新加坡人,不知是褒是贬,更有不止一位台湾人说我像他们台湾人,不过在美国人的眼里,我则是打扮不够性感。记得有一次我做饭,腰里扎了个围裙,邻居老美看到了,说了句:Now you are sexy。那时刚来美国,还不习惯性感这个词,听了觉得怪不舒服的,不过也从此意识到自己的衣服大多宽松,不显曲线,与美国女风格颇为不同。

来美国前,听中国人传言说,美国人穿衣很随便,不讲究,去美国天天穿T桖,牛仔裤就行了。到美国以后,才发现其实并不如此,校园里外表看上去最随便不讲究的都是中国留学生。美国人穿衣服规矩多得很,运动时穿运动装,周末上街便装,工作时必须看上去职业,参加晚餐聚会舞会则要显得性感,去正式晚会又必须着正式晚装,总之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最关键。美国大街上固然可以看到很多穿T桖,牛仔裤的男士,但随意中又有讲究,衣服质地要好,搭配式样色彩也有讲究,头发则都是干干净净,刻意收拾过的,女士们的着衣风格则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既有穿着随便,T桖加牛仔裤的,更多的是穿着时髦,性感甚至华丽讲究,风格多姿多彩,并不是一律随意,当然一般没有人穿正装上街。等到了工作场合,穿着就要职业,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太性感,而去晚会,则一定要既正式又性感。另外男人穿衣要有男人气,要阳刚,女人则要显女性美,显婀娜,界限分明,不可以太中性,除非是gay。

如果说二十年前中国人着装风格与美国差别还很大,今天不少中国年轻人的着装则已经和美国年轻人没有太大差别了。我这几年面试了不少中国年轻一代留美毕业生,不管男女,几乎人人都穿着一套质地不错的正式套装(suit)来面试,与早期中国留学生的面貌大不相同。回想我自己当年做学生时,得到一个面试机会,根本没有套装,也舍不得为面试买上百美元的套装,穿着一件丝绸衬衫,一条及膝西服短裙,就去面试了。不过那身衣服虽然不贵,并没有妨碍我得到工作,现在想来,那时虽然没经验,但那身打扮也算合适。工作以后陆陆续续买了几套好几百美元一套的正式套装,却没什么机会穿。做工程师平时上班不需穿着太讲究,换工作面试,如果从上班地方直接去,不敢穿正装,怕同事猜疑。哪怕不是同一天上班又面试,有时也想,我既不是新毕业,又是工程师位置,犯得着那么正式吗?所以也是看情绪,有时穿正装,有时收拾整齐些就去了。以我面试别人和被面试的经验,穿不穿正装,对我这行工作机会似乎没有太大影响,穿正装去面试,对我来讲更多的是为自己找一个穿正装的借口和机会,因为平时实在没有机会穿。在公司饭桌上,讲起这点,几个年轻的美国工程师男同事居然也有同感,说觉得遗憾平时没有穿正装的机会。我那几身好几百美元的套装没有不甘愿,有了多年下来也没穿几次,最早买的一套裙装,还很新,裙子的拉链却早已拉不上,几年前捐献给了Good Will Store。正式套装对我来讲最派上用场的,就是去开会,尤其如果要上台演讲,穿着一身正式套装,自己都觉得精神,让人平添自信。现在开会,中国公司派来的人渐渐开始出现。记得两年多前参加一个会议,献讲者中有一位上海来的年轻女士,烫着卷曲的长发,穿着薄薄的一身花连衣裙,看得出精心打扮过,打扮得也不算难看,却让人觉得不符合场合。

现在我在美国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穿着打扮早已融入美国风格,再没有人说我像新加坡人,或台湾人,而是更经常被误认为是加州当地人,还曾在一个夏日party上被一个美国人坚持说像夏威夷人,非常有趣。不过我仍然刻意追求自己的风格,我认为一个人的打扮风格就是向世界说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衣服的挑拣,搭配的选择,展示了你的品位,你的追求,和你的个性。比如,一个人是追求名牌高档,还是讲求实用美观,或者是有时高档有时实用,是严肃正规,还是轻松随意,或者是大胆娇艳,都是一个人内心审美要求的反映,不必人人相同。美国大街上,不管什么肤色什么体型,不管打扮的风格如何,人人都那么神态自如,觉得自己再正常不过,正是我最喜欢美国的地方之一。

注意穿着打扮既是为自己,给自己添自信,使别人对自己有好印象,也是为别人,说明你尊重别人,在乎给周围人一个怡目的环境。记得曾参加过一个颁奖晚宴,邀请信上写着要穿正装,去到晚宴,男士大多西装革履,女士则性感多彩,很是赏心悦目,但却有那么几个东方男士,穿着邹邹巴巴的卡其布夹克衫就来了,颇为煞风景,给本来一个很美好高雅的环境添了一份不协调。其实不需要你长得如何英俊,如何美丽,穿上正装就是一种气氛。天天穿正装,固然没必要,过分,但偶尔麻烦一次,给平凡重复的生活带来一些变化,在随意方便的日子外享受片刻高贵,也是生活的一大乐趣,可有些人就是不愿给自己一丝麻烦,不屑于给环境一丝贡献。

当年来美国读书时,随身带的两个旅行箱大多是衣物,因为听别人忠告美国衣服很贵(现在和中国比是倒过来了),一定要从中国把衣服带足。读书期间,除了到美国后买了一些牛仔裤和冬天的厚外套,大多穿的就是这些从国内背来的衣服。不过做学生期间我也曾血拼过一次衣服,听人说一家服装店关门,所有衣物十块钱一件大甩卖,听到消息后第一个周末没去,第二个周末去,价格掉到所有衣物每件三美元,结果买了一大堆长袖短袖T桖回来。毕业后到硅谷工作的第一天,公司人事处女科长带我去租车的路上,路过Valley Mall,科长介绍说那个mall是这一带最大的mall。上班后的第一个周末便去那里逛,正好新年后清仓大减价,硅谷商店里适合我们亚裔女的小尺寸衣服又多,又有钱了,抢购了不少喜爱的衣服鞋子,从此结束了节俭的学生生活,开始了漫长的shopping之路。记得那时每次买到一件满意的衣服,都可以高兴好几天,现在则早已shopping到麻木的地步了,再也不会有当年那种买衣服后的喜悦之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