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7, 2014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故事-连载1

中国共产党一贯以来将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说成是境外反华势力渗透操纵,而历史事实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再到最后在中国夺得权力,靠的就是境外反华势力-苏联的帮助。中国人是亚洲最早追求民主自由的人群,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国因此成为亚洲最早实行现代立宪制的国家。不幸的是,中国人民的民主追求被境外反华势力-苏联和该势力扶持的中共阻断,使中国到今天还不能成为一个现代体制的国家。今天我就来讲讲,中国共产党如何成立,毛泽东如何走上职业共产党员道路,以及毛泽东和共产党又如何在中国发展壮大最后夺得权力的故事,看看苏联如何渗透中国,斯大林如何一手扶持了毛泽东和中共在中国夺取江山的“建国”大业。故事分八集,以中共与苏联的关系,尤其是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关系为主线,来透视1949年以前中共的成长和毛泽东的崛起之历程。第一集有前序,中共创立,和毛泽东如何走上共产党员道路;第二集讲中共一大,斯大林时代简介,以及苏联1949年以前为中共提供的金钱和“软件”援助汇总;第三集揭示苏联“软件”援助之一-斯大林启动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历史真相;第四集谈井冈山根据地的来龙去脉,细说井冈山为何成为毛泽东与斯大林关系之起源;第五集讲长征的真实故事,第六集讲西安事变,第七集是国共内战,第八集对毛泽东斯大林做最后的分析评价,并讲诉毛泽东与斯大林关系之终局。故事内容的主体,来自美国学者Alexander V.PanstovSteven I.Levine合著的《MaoThe Real Story》,不少历史细节内容的补充来自张戎与丈夫Jon Hallidy合写的《MaoThe Unknown Story》(中文和英文版),其他内容补充来自Philip Short写的《MaoA Life》,还有一些辅助资料来自网络,比如维基网等。Panstov博士出身于俄国,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并在俄国获得博士学位。由于精通俄语,又通晓苏联历史,Panstov博士写的毛泽东传记,以大量的第一手苏联档案和历史资料为依据,揭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苏联起源,并首次披露了毛泽东崛起与斯大林直接相关的历史细节,记述了苏联是如何一步步扶持发展中共,从金钱资助,到顾问指导,再到出谋划策,像父母一样,手把手地把中共拉扯成掌控中国的巨魔。要特别点明的是,虽然本文的故事情节细节来自以上资料,但对历史的分析解读以及字里行间的倾向性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故事起源于1919年,那一年,列宁领导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共产国际”组织,旨在全世界推广革命,实现共产主义大同。1920年开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目标是组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分部-中国共产党。他先通过一位在北京大学教俄国文学的俄籍教授,认识了当时中国知名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北大教授李大钊。维经斯基向李大钊表达了在中国组建共产党支部的设想,李大钊则向他推荐了当时在上海的另一位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原北大教授陈独秀,李认为成立共产党组织,陈是更合适的人选。19204月,维经斯基拿着李大钊的推荐信,来到上海,与陈独秀取得联系。当时居住在上海的还有其他几个俄籍布尔什维克成员,维经斯基与他们联手,开始“培养”陈独秀。19208月,在维经斯基的指导下,陈独秀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陈独秀自己任书记,这是共产国际承认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0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天津,武昌等地也陆续成立了地区性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宣告成立。这些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教师,学生,和记者,没有一个工人或农民,筹建经费来源完全依靠苏联的资助。

毛泽东于19186月毕业于湖南第四师范学院,毕业后,经他的老师杨昌济的鼓动,去北京参加了一个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培训班。在北京学习期间,毛结识了北大左翼教授李大钊和陈独秀,以及任教于北大的另一位中国著名自由思想家-胡适教授。毛泽东最后没有成行赴法留学,因为学习法语对毛来讲实在太困难,他没能通过法语考试,遂决定中途退出。毛于19194月回到长沙,经朋友推荐,找到一个做小学教师的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个观点激进关注政治的青年,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向报刊写文投稿,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那是一个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人民有着充分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那也是一个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191954日,北京爆发了著名的五四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湖南长沙,毛泽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邓中夏,何叔衡等人一起,在原有的长沙学生社团-新人读书会的基础上,组建了湖南学生会,声援五四运动。毛泽东在学生会里的主要职责是编写学生会刊物《湘江评论》,为《湘江评论》写了很多文章,其中一些文章还受到了胡适的赞赏。那时的毛泽东还没有信奉马克思主义,他更热衷的事业是打倒湖南省军阀省长张敬尧,争取湖南独立的运动。191912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这次是作为湖南省倒张运动代表之一(见下图照片),向中央政府要求将张敬尧赶出湖南。倒张运动最后不了了之,但毛泽东在北京期间与李大钊和已经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邓中夏交谈甚多,听到不少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内战的情况,李大钊力促毛泽东多多了解马克思主义。19205月,毛泽东离开北京,转道上海,在上海逗留了两个月,又见到了他崇敬的教授陈独秀。这时的陈独秀正在与维经斯基一起致力于组建共产党支部,而毛泽东仍然热心于湖南独立的设想,幻想建立一个由湖南人自己管辖的新湖南。他向陈独秀陈诉了自己的湖南独立计划,陈独秀则鼓励他学习马克思主义。19207月,毛泽东回到长沙,一个月后,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影响下,毛泽东在长沙组建了俄国读书社,学习探讨苏联情况。接着,经陈独秀建议,毛泽东与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在长沙开了一间文化书店,专卖社会政治题材的书报,其中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发表的《新青年》,《劳动界》等宣传共产主义的书报。到1920年深秋,毛泽东热衷的湖南独立运动渐渐失去同情者和支持者,在失望之余,毛泽东决定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在陈独秀的指导下,毛泽东于1920年底开始在长沙招集人员,组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1月,在毛泽东的长沙文化书店里,一个由10人组成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了。

毛泽东之所以在他的政治追求中最终选择了共产党,我分析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和平追求湖南独立运动的失败,让他转而向往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他当时曾给朋友写信说,以和平方式争取政治改革固然从理论上听上去不错,但在现实中不管用,用布尔什维克式的红色恐怖策略才是更现实的方法,这与他后来公开信奉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脉相承;第二,毛泽东从很早就认为,政治运动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工作,所以他一直非常热衷于参加和组织各种社团,布尔什维克式的严密强大的组织对他非常有吸引力,他从事的湖南独立运动,到了后期人心涣散,人如鸟兽散,让他对中国人痛感失望,参加共产党,有苏联的直接扶持和帮助,有布尔什维克的现行榜样,在他看来是建立有效的政治组织的更可行之路;第三,湖南独立运动的人心涣散,让毛泽东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把组织内的人团结在某个“主义”之下,才能保持组织的长久团结,共产党是最符合他这种标准的组织,毛泽东虽然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他对拿枪打仗毫无兴趣,在他后来的中共红军生涯里,毛泽东自己从来没有拿过枪,一直担任的是军中政委的职责,以“主义”的名义来指挥枪,以“主义”的名义来牢牢掌控枪;第四,他本性中天生有一种反上反高贵的倾向,使得他很容易被抨击资产阶级上层的马克思主义吸引,马克思主义里关心下层劳工利益的那一面,并不是毛泽东在乎的,毛泽东早期的文章从来没有展现过他有对下层同情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面后来被毛泽东发现是在贫穷的中国笼络民心获得多数人支持的一面很有号召力的旗帜。

1920年1月湖南赴京倒张代表团在北京合影,左四为毛泽东


未完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