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3, 2010

西藏神山圣湖阿里行(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离开拉孜,过了一个边防检查口,接着向西走。只见村庄越来越小,越来越稀疏,路上几乎就剩下我们一辆车,景色却越来越自然,越来越美。出拉孜不远就出现在路边的是让人陶醉的浪错湖,在我们去的路上展示的是耀眼的海蓝色,回来的路上因为天空多云则变成了深沉的黑绿色;我们接着的路程上先后望见了无数个远近不同大小不一的湖泊,大的如浩水,小的似池塘,但个个湛蓝如宝石般美丽;时而灰绿色时而浅蓝色的多雄藏布江和强雄藏布江弯延曲折,伴了我们一程又一程,有时宽阔深沉如大河,有时狭窄浅流如小溪;路两边漫漫无际的大山寸草不生,却是那么地宏伟,那么地壮美,令人景仰,令人赞叹;天际边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喜马拉雅雪山则展露着陡峭峥嵘的群峰,像一把把倒立的白色匕首插在遥远的天地之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大山大湖在藏人的心中是如此地神圣:在这里山是那么地高大,水是那么地纯净,一切离天空是那么地接近,把山湖与神灵相连似乎非常自然。

我们的车这一天几乎大部分时间在大山中崎岖回转的山路上艰难地爬行,翻过了一个又一个海拔五千米上下的山口:4926米的切拉山口,5282米的查藏拉山口,库拉山口等等。每次过山口时,老白都会将头上的帽子用手轻轻地提起来一下,以示敬意,据他说这是藏式风俗。在藏人眼里,高山大湖是住有神灵,必须受到尊敬的。每个山口或大湖边都可以看见飘着五彩经幡的玛尼石堆以敬拜神灵,我们的司机次仁每次看见玛尼石堆都小心地将车从左边绕过去,因为藏佛教相信沿顺时针方向转神物。所谓玛尼石是刻有藏经文的石头,经文可长可短,最简单的恐怕就是刻上六字真言-哦吗呢呗唛吽。我从西藏带回的所有记念品中,最喜爱的一件是一块大半尺长的刻着彩色六字真言的青色玛尼石块。六字真言到底说的什么,对此有很多种解释。马丽华书中引用了一位藏学家的解释,在我看来简短清晰:“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藏式佛教认为六字真言是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源,如果不断念诵,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而成佛。如果有不顺心的事,念六字真言可以保证你心情愉快;假如有病痛和灾难,念六字真言让你平安无事。藏人手持转经筒,摇一圈,等于念一遍六字真言,非常省时省力。

西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据书上介绍说西藏高原空气中的含氧量比世界其它地区少百分之30至50。刚到西藏的人,多少会有些高山反应。省府拉萨海拔三千六百米,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但相比藏西或藏北地区,算是海拔比较低的。去西藏前我最担心的就是会有严重的高山反应,心想千万别在拉萨一下飞机就晕过去,飞拉萨前两个月每星期频繁爬山锻炼,以提高适应能力。到了拉萨才知道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在拉萨的头两天,白天没什么感觉,但走了一天,到了晚上会有些头疼,一般睡一觉就好了。去阿里前我们先去了趟圣湖纳木错,当我们的车翻过那根拉山口做小憩,我生平第一次走在海拔5150米的高度时,步履轻松,呼吸舒畅,感觉再好不过了。那一晚我们在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过夜,对我的身体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那晚的头疼比在拉萨厉害很多。第二天回到拉萨,我的身体可能已经适应了高原,从那天起,虽然我们接着的阿里旅程平均海拔4500米,我却再没有头疼过。

从拉孜西面的浪错数起,几乎每隔两小时的路程,我们就会遇见一个湖泊,或近在路边,或远在天边,这些湖泊有的是淡水湖,有的是咸水湖,判断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的方法是看附近有没有村庄,或牛羊,如果有,就是淡水湖。我们一路上经过的这些村庄依然非常传统,常常是清一色的藏式平顶居房,有时不到十户人家。西藏气候干燥少雨,藏式房屋以平顶结顶,平顶的好处据说是保暖效果好。藏式民居的外墙大多刷成白色,窗框,门框和屋顶则漆上一圈粗粗的黑框装饰,窗顶和门顶上罩着五彩布顶,文化气息浓厚,好看又独特。

我们还路过了无数个散布着牦牛和绵羊的小溪绿洲,美丽如一副恬静的图画,绿洲上偶儿还会有一对觅食的黑颈鹤。这一天我们看见不止一群在枯黄稀疏的高原草场上徜徉或奔跑的藏羚羊群,有一次碰到一只几乎近在眼前的孤独的雄性藏羚羊,在车旁的路边跳跃奔驰,头上顶着两支直直的棱角,英俊又潇洒。

傍晚时分,我们的车穿过一片如诗一般美的绵绵沙丘,到达了第二晚的住宿地-帕羊镇。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住宿帕羊一家有名的藏人旅馆-牦牛旅馆,但我们到达时,旅馆里已经住满了印度来的朝圣客,有些朝圣客甚至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所以我们临时决定改住镇里一家家庭旅店-扎西旅馆。这家旅馆由一对藏族夫妻主持经营,客人们到达后被请到兼作厨房和客厅的大厅内休息,男主人陪司机客人们喝茶聊天看电视,女主人和她的帮手则忙着做饭做菜,大厅中央烧菜的炉子里烧的是干牛粪,两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一旁的饭桌上静静地做作业。电视里正在放藏学者讲述藏历史,饭桌旁的墙上贴着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画像,十分有趣,不过画像已显陈旧,可能是多年前贴的。当晚与我们合住这家旅馆的只有两个来自乌克兰的年青男子,借道尼泊尔,从南面开上来的,其中一位正被严重的高山反应折磨,说是一路头晕呕吐,到现在还是浑身无力。他们与我们一样,目的地是冈仁波次,说是第二次来冈仁波次了。这两个乌克兰人是佛教徒,来冈仁波次是为了转山,上次来转了一圈冈仁波次转山道,这次说打算要转三圈。

西藏传统饮食非常简单,主食是酥油茶加糌粑粉。酥油是从牦牛奶或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黄油,将茶砖在水中煮成茶汁,加入酥油和盐就成了酥油茶。糌粑粉是用炒熟的青稞磨成的粉,与酥油茶和在一起用手捏就成了糌粑。象我们南方人早餐,中餐,及晚餐都吃米饭一样,藏人是早餐,中餐,及晚餐都吃糌粑。按现在的观点,青稞属于健康食品,能降低胆固醇什么的,糌粑也挺好吃,尤其是当酥油茶内加上糖而不是盐时,只是藏人吃糌粑一般没有别的菜。老白说藏式饮食里有名的还有牦牛肉干和酸奶干,老白就随身带了一大口袋的牦牛肉干以备路上用,让我们尝,我试了一口,就谢绝不要了。这牦牛肉干坚硬无比,而且无味,好像连盐都没放。酸奶干我在纳木错时尝过,也很坚硬,是放在嘴里含的,酸酸的,味不浓但还行。不过就象中国饮食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一样,四川饮食则已渗透了西藏,那怕象帕羊,巴噶这些非常遥远非常藏式的小镇上也至少有两三家四川餐店。在日喀则,我们进过两家藏人开的中式餐馆,奇怪的是看着是地道的包子饺子,里面的馅吃起来却不知为什么有点味道两样,很有趣。在帕羊住的这一晚,女主人为我们做的是牦牛肉汤面和蛋炒饭,是颇为地道的中式菜饭。

图片说明:上左:宏伟俊美的大山;上右:多雄藏布江;中左:藏女牧民;中右:远处是喜马拉雅雪峰;下左:黑颈鹤,下右:藏羚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